深入漁民心中,捕捉“大美漁村”的精彩
——訪中國漁業互保協會理事長、攝影家李健華
李健華攝影作品
芬蘭飛至冰島的客機緩緩穿過瓦特納冰川上空的平流層,冷暖鋒面相交,云層繚繞,煙波浩渺,一時分不清席卷而來的是大海、雪原還是云浪??蜋C上手拿相機的李健華在云海交疊的瞬間按下快門,留下了珍貴的瞬間。這張照片也一直掛在李健華的辦公桌后,見證著他與海洋源源不盡的緣分與情感。
契機:攝影初心,漁業熱情
海日生殘夜,江春入舊年。日月輪轉,潮汐交替,李健華卻從未離開過大海,這也成為他舉辦“大美漁村,平安漁業”攝影比賽的初心。大學學習水產專業,畢業后長期從事漁業管理工作,從行政崗位退下來后,如今又在中國漁業互保協會從事互助保險工作。30多年來,李健華的生活和工作始終與漁民、漁村、漁業有著緊密的聯系。提及漁業,李健華滔滔不絕地講述著自己與海洋的羈絆。由于生產方式特殊,漁民們勞動強度很大,活動空間卻非常有限,他們總在海上漂著,短則十幾天,遠洋捕撈甚至需要好幾個月。一次到國外慰問遠洋作業漁民的經歷讓李健華印象非常深刻,在異國他鄉的漁民們分外熱情,為被祖國關注和在乎而感動。李健華當下就覺得,這些漂洋過海、辛勤勞作的漁民的生活和勞作狀況更應該也更值得被記錄。
除了中國漁業互保協會理事長這一身份,李健華也是“大美漁村,平安漁業”攝影大賽的創始人。青年時期的李健華就喜歡攝影,那時沒有相機就借別人的“海鷗120”來過過拍攝癮,還自己倒騰暗房沖印照片,不亦樂乎。上世紀80年代中期,李健華擁有了屬于自己的第一部相機,雖然只是一臺傻瓜膠片機,他卻愛不釋手。上世紀90年代中期擁有了第一部單反相機,李健華開始了自己真正的攝影創作。40多年來,攝影一直伴隨李健華左右,成為他記錄生活的一只眼睛。對漁業的熱愛和對攝影長久的鐘情促成了“大美漁村,平安漁業”這一創意的萌生。2016年初,中國漁業互保協會計劃舉辦一次職工攝影比賽,這時一個關于攝影大展的夢想和“野心”在李健華心中生根發芽。如今,依托中國攝影著作權協會、中國文聯攝影藝術中心和《大眾攝影》雜志等攝影界平臺,“大美漁村,平安漁業”主題攝影比賽參賽作品內容越來越豐富,參賽的攝影愛好者遍及全國各地。
自2016年開展以來,比賽已連續舉辦4屆,共收到12.8萬幅作品,全方位展示了中國漁民的精神風采、中國漁村的風俗樣貌以及中國漁業的產業現狀,已成為攝影界一個響亮的文化品牌。幾年如一日,李健華秉持初心,堅持不懈地努力提升“大美漁村,平安漁業”品牌,用他自己的話來說,就是“想要為中國漁業的宣傳做一件事”。
守正:對人類原始力量和文化性格的敬畏
漁業是一個古老的產業。生命的種子萌發于海洋,經過上億年的進化,演變為陸地生物。我們人類與大海的聯結也自生命起源就已展開,人類文明進步經歷了非常重要的漁獵階段,我們的祖先出海捕魚獲取食物,以最原始的人類力量與江河湖??购?。走過農耕畜牧、工業文明,人類社會的生產和生活方式發生了巨大的變化,但漁業仍然傳承了其最初的模式——用船捕魚。雖然科技進步帶來了勞動方式的變化,但捕撈業的作業對象仍然是天然的、野生的水產資源,在光怪陸離的現代產業中保留了自己最原始的特性。李健華講到自己前兩年參觀跨湖橋遺址的一件小事,他看到7500年前的獨木舟,腦海中不自主地浮現出我們的祖先借助舟楫漂流、出航、捕魚的生活畫面,覺得分外生動和浪漫?!叭祟悘暮Q筮M化而來,海洋也養育了人類,在向海洋索取的過程中,人類也始終敬畏海洋,人類文明的這種傳承和堅守應該被記錄下來?!?/p>
隨著科技發展和時代進步,漁業的生產方式發生著日新月異的變化,而最原始最粗獷的勇氣卻世世代代扎根在漁民的性格之中。他們崇尚力量,熱愛自然,敬畏大海,也始終對自己的勇氣和生命力懷有堅定的自信。李健華出差時一有機會就會到漁港去走走看看,港里的漁船上都會掛上“一帆風順”的彩旗或貼上祈求平安、魚蝦滿艙的字符。漁民出海前都會放鞭炮或祭拜媽祖等,期盼平安和豐收。李健華對沿海開漁節印象非常深刻,開漁的那一天,漁民身穿傳統服飾載歌載舞,隆重地慶祝出海捕魚的時刻,以其獨特的儀式來祈求平安幸福。漁船萬箭齊發似地奔向大海的瞬間,李健華萬分慨嘆,這象征著國泰民安,也體現了廣大漁民勤勞奮斗的精神。就如李健華所說:“大海的性格就是漁民的性格?!睗O民知曉大海力量的肆虐狂暴,仍然世世代代與海相依,以海為生,時刻保持高昂的精神狀態,面臨與風浪搏斗的危險。李健華認為,將這些記錄下來才是漁業攝影的初心。漁民在與自然力量日復一日的博弈中,將勇敢、勤勞、粗獷、質樸的文化性格傳承下來,使人類力量在浩瀚自然中能夠綻放恒久的燦爛。
希冀:展現自然生態與頌揚人文生態的平衡點
在過去的4屆比賽中,主辦方收到了大量展現海洋風光的攝影作品。隨著航拍技術的出現與發展,捕捉到雄偉奇壯的自然景觀難度大大降低,但有許多帶有“炫技”和“擺拍”成分的題材雷同的作品。李健華介紹,以“大美漁村,平安漁業”作為比賽主題是有其用意的,“大美漁村”是對自然生態美的展現,“平安漁業”則是對和諧人文社會生態的希冀,攝影作品在這兩個方面要兼顧平衡。漁民生活和工作主要在漁船上,攝影創作者很難實時實地到漁船上進行記錄和考察,漁業攝影缺少有思想、有主題、有獨特視角反映人物的作品,他殷切地希望能夠有深入挖掘漁民真實生活的作品出現。用李健華自己的話來說,“人是萬物之靈,漁業攝影不是單純地拍拍海洋牧場、海洋風光等一些大場面,而是有更多的內容值得發掘。比如,漁民的生產生活狀態、從事水產科研、安全管理、生態資源養護等工作群體的精神面貌等,都是漁業攝影的重要題材,只有深入到他們的生活和工作中,才能創作出有靈氣的人物作品,才能稱得上是攝影創作?!?/p>
在這幾年的來稿中,記錄人文生態的作品大多拘泥于人們對漁民生活的固有的認識,例如抬魚、撿貝、拉網、織網等傳統勞作方式。隨著科技的發展,漁業作業的方式早已超越了原始的人工勞作,李健華說,“大美漁村”不單純指漁民生活的原始村落,更是富有時代特點的、內涵更寬泛的“漁村”,既包括傳統漁村,也包含著漁港、漁業企業等現代化的漁業基地。李健華并不認為科技對人力的取代是對人類本質力量的威脅或消解,他反而說道:“科技發展是對人的力量的一種加持,科技的進步也是人類智慧的體現,攝影作品的價值中很重要的一點就是稀缺性,或是說獨一無二、難以復制。當代漁業領域有很多從事研發工作的科研人員,他們的工作恰好就是科技力量與人的力量的完美融合,我們應該在這些方面多些創作?!?/p>
唐代詩人鄭谷寫道:“白頭波上白頭翁,家逐船移浦浦風。一尺鱸魚新釣得,兒孫吹火荻花中?!睗O民世世代代漂浮在海上,在潮汐中開拓前路,漁業在中國古老文明中留下濃墨重彩的文化軌轍。漁業攝影記載了千年傳承的漁業文化命脈,也記錄了科技振興背景下漁業發展的新活力?!皵z影是光影的藝術,而人的性格和精神本身的光輝才是最樸素而震撼的美?!崩罱∪A也將堅持投身于這一文化的建設與傳播中,用攝影留下漁民、漁村、漁業的真誠和感動。